主页 > 职场日记 > 内容

芒种节气的来历和风俗

发布时间:2025-04-07   来源:网络    
字号:

芒种节气的来历和风俗

芒种节气,其起源与习俗鲜为人知。众人仅知我国有二十四节气,实则其中蕴含丰富历史与习俗。节气命名及时间设定均有深意,非随意而定。那么,芒种节气的来历与习俗究竟有何独特之处?

芒种,二十四节气之第九,太阳黄经75°处。此节气名源于“麦有芒,可收;稻有芒,可种”,《月令七十二侯集解》载:“五月节,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。”言及大麦、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在即,收割紧迫。此时,晚谷、黍、稷等夏播作物播种正忙,故称“芒种”。春争日,夏争时,此即“争时”之意,农忙时节。人们常言“三夏”大忙,即夏收、夏种及春播作物夏管。此时,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迎来多雨的黄梅时节。

芒种节气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据农历记载:“斗指巳为芒种,此时宜播种带芒谷物,错过便失效,故称芒种。”意指芒种时节是播种带芒谷物的最佳时期;它还是农作物种植时机的临界点,错过便无益。民谚“芒种不种,再种徒劳”正揭示了这一道理。芒种,一个充满耕作繁忙气息的节气,民间亦称之为“忙种”。此时,正值南方播种水稻、北方收割麦子的关键时期。

安苗

安苗,皖南农事传统,源起于明代初期。芒种之际,水稻播种完毕,各地纷纷举行安苗祭祀,以祈秋收丰硕。家家户户以新麦面蒸制蒸包,塑形五谷六畜、瓜果蔬菜,以蔬菜汁染色,献祭神灵,愿五谷丰登,村民安康。

送花神

农历二月二,花朝节之际,人们迎请花神。芒种时节已至六月,百花渐次凋零。古时,民间常在芒种之日举行送花神仪式,以示敬意,并期待来年重逢。然而,这一传统风俗现已不复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