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寻寒露习俗,寒露时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?
寒露时节,风俗各异,其风韵何在?寒露之声,宛如冬意渐浓,令人感受到丝丝寒意。随着寒露降临,干燥的气候也随之而至。每年寒露之际,节日风俗活动纷呈,欢声笑语弥漫,那么,寒露的风俗究竟有哪些呢?
寒露的风俗
“寒露”,标志着深秋的到来,气温较“白露”时更低,寒意渐浓,故得名“寒露”。俗语有云:“寒露寒露,遍地冷露。”寒露过后,南方秋意渐浓,北方渐入冬,雨季结束,白霜初现。“寒露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。它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,有“吃了寒露饭,单衣汉少见”的说法。寒露时节,白天渐短,夜晚渐长,露水增多,气温更低。热气渐退,寒气渐至。登高赏秋,自古便是习俗,寒露时节尤为适宜。随着寒露的到来,天气转凉,露水增多,气温渐降,北方甚至出现霜冻,枫叶红遍深秋。此时登高,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秋色,秋收也是一大特色。许多农作物在这个时候收获颇丰,为冬季储备粮食。莲藕的收成也正当时,食用莲藕不仅能补充气血,还有养生功效。寒露养生尤为重要,尤其是足部保暖。脚部距离心脏最远,负担最重,寒露后更需注意。睡前泡脚,可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养生效果。
寒露的风俗有哪些——饮菊花酒
秋菊绽放,深秋时节,金黄满地,香韵悠长,淡雅宜人。古往今来,诸多诗人吟咏菊花,如孟浩然“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”。故菊花酒饮,亦成为寒露与重阳两大节气的传统习俗。
寒露的风俗有哪些——吃花糕
寒露时节,登高之余,更需品尝“花糕”,此糕因“高”与“糕”谐音,得名“重阳花糕”,寓意“步步高升”。花糕种类繁多,如桂花糕、芝麻糕等,各具特色。
寒露的风俗有哪些——吃螃蟹
寒露降临,螃蟹肥美正当时。我国多数地区已步入秋日。在江南,赏菊之余,品蟹、垂钓成风,更有“秋钓边”之谓。此语意指,寒露时节,气温骤降,深水区阳光难照,鱼儿纷纷游向温暖浅滩,故有“秋钓边”之美谈。
寒露的风俗有哪些——观红叶
寒露时节,京城百姓纷纷前往香山赏红叶,此乃传统习俗。寒露之后,气温骤降,使得京城枫叶尽染,金秋香山层林尽染,红叶如霞似锦,美不胜收。我国地大物博,纬度跨度大,各地红叶绽放时间各异。北方地区,尤其是黄河以北,是观赏红叶的最佳时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