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种时节在何时?芒种的深层含义与民间习俗有何特点?
芒种将至,正值小满之际,然而每年芒种的具体日期略有不同。那么,芒种究竟在几月几号?其深层含义与民间习俗又有哪些呢?
芒种是几月几号
芒种,农历六月五日至七日间,标志着第九个节气,亦即夏季第三个节气的到来。此时,太阳黄经75°,气温攀升,雨量丰沛,湿度增大,尤其适宜稻谷等作物种植,成活率显著。芒种,亦称忙种,意指“有芒之谷类作物皆可种”。2025年芒种时间为6月5日12时9分40秒,星期三,农历四月廿九,距今日尚余8天。此时,大麦、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成熟,抢收刻不容缓。而晚谷、黍、稷等夏播作物也正值播种高峰,故有“芒种”之称。
芒种时节,具体是哪月哪日?此节气的气候特征又有哪些?
1.气温
在这段时间里,青藏高原及黑龙江北部部分地区尚未完全步入夏令,然而,多数地区民众普遍感受着夏日的炽热。特别是黑龙江北部的嫩江,在1971至2000年的三十年间,最炎热的37.1℃气温,恰巧出现在芒种时节。
六月,南北各地均有遭遇35℃以上高温的可能,黄淮及西北东部地区更可能迎来40℃以上的极端高温,但通常非连续性高温。华南的台湾、海南、福建及两广等地,6月平均气温约28℃,尤其在雷雨前,高湿空气令人倍感闷热,有时需发布高温预警,提醒公众防范中暑、空调病及急性肠胃炎。
2.雨水
芒种之际,江畔雨意绵绵,黄淮平原亦步入了雨季。华南东南季风带稳定,正值年降水量最丰的时节。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步入梅雨期,雨日连绵,雨量充沛,日照稀少,偶有低温相伴。西南地区自6月起亦迎来丰雨季节,西部高原冰雹天气渐增。
芒种时节,我国华南、东南季风雨带趋于稳定,此乃全年降水最丰沛的时期。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步入梅雨期,雨日密集,雨量充沛,日照稀少,偶有低温侵袭。宋代诗人范成大《芒种后积雨骤冷》一诗,生动描绘了连绵阴雨、河水泛滥、农夫披棉播秧的景象:“梅霖倾泻九河翻,百渎交流海面宽。良苦吴农田下湿,年年披絮播秧寒。”
芒种的含义和风俗
芒种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位,象征着夏季的第三篇章,其时间节点通常落在每年的6月5日至7日。
芒种,寓意“有芒作物播种,过时即无益”,标志着农作物种植的黄金时期。南方水稻播种,北方小麦收割,此时气温攀升,雨量丰沛,正是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的佳期。农事繁忙,此乃种植时机之界,错过此节,作物成活率将逐降。
芒种时节,民间习俗丰富多彩。如南方地区举行祭祀花神仪式,祈愿花神归来,感恩其恩泽,期待来年重逢。皖南地区则有安苗传统,始于明初,以新麦面蒸发包,塑形五谷六畜、瓜果蔬菜,以蔬菜汁染色,献祭祈愿丰收与安宁。同时,芒种亦为煮梅、食梅之时,南方人常煮青梅酒或品梅子。
1、芒种时节,田野繁忙:北方农民挥镰收割金黄麦浪,南方农人则忙于稻田播种,为丰收季蓄势。此间农事繁忙,农民辛劳备至,实为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光。
2、芒种祭花神:芒种时节,民间流传着独特的“送花神”风俗。古人认为,花神掌管着人间的花草,芒种之际,花神将离我们而去。于是,人们举行仪式,感恩花神一年的守护,并祈愿来年花草茂盛。
3、芒种时节品茗趣:我国南方,芒种之际,饮“芒种茶”成风。此茶融合炒青绿茶、红茶、乌龙茶等多重风味,具有消暑降温、缓解疲劳之效。芒种茶香,既可消解夏日炎炎,亦寄寓着对健康与好运的美好祝愿。
4、北方习俗:芒种时节,我国北方民众常以饺子宴享团圆,寓意丰收。热腾腾的饺子锅中,祈愿全年平安与硕果累累。
5、泥战欢歌。在我国贵州东南部,侗族青年男女在芒种时节欢聚一堂,共庆打泥巴仗节。新婚伴侣携手好友,一同下田插秧,边劳作边嬉戏,泥巴纷飞。活动终了,以泥巴沾身最多者为胜,备受众人喜爱。
6、安苗:在皖南部分地区,芒种时节过后,农人完成水稻播种,为祈求秋季丰收,各地纷纷举行安苗祭祀仪式,寄托丰收愿景。
家家户户以新麦面精心蒸制各式蒸包,将面团塑造成五谷、六畜、瓜果及蔬菜的形态,再以蔬菜汁巧妙着色,此乃祭祀之供品,以祈求五谷丰登,村民安康。
7、煮梅时节:五月六月的南方,梅子金黄熟透。这些新鲜梅子口感酸涩,需经过加工方可入口,这就是煮梅。其中,“青梅煮酒论英雄”的典故出自《三国》,流传甚广。古诗词中亦常提及“青梅煮酒”。
8、吃君踏菜
在部分地域,芒种之际,民众有品尝君踏菜的古老习俗。君踏菜,一种在南方芒种时节盛产的时令蔬菜,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。享用君踏菜,寄寓着人们对健康长寿、精力充沛生活的美好愿景。
在北方,芒种时节,麦浪滚滚,既预示着麦子成熟的喜悦,亦迎来收获的繁忙。此乃农事繁忙的序章,家家户户忙碌于麦收之中。
综观芒种,它不仅是农事繁忙的象征,种植与收获交织其中,喜悦与忙碌并存。此外,芒种时节亦承载着深厚的民间传统与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