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佳节,探寻传统美食,冬至饮食有何习俗与讲究?
冬至将至,有何传统美食相伴?冬至食俗有何独特讲究?岁末二十四节气,各具特色,冬至亦然。即将迎来这一节气,其特色食物又有哪些呢?
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
冬至,亦称日南至、冬节、亚岁等,融合自然与人文双重意蕴,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关键节点,更承载着我国民间祭祖的深厚传统。作为四时八节之一,冬至被誉为冬季的盛节,古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农历十一月,寒气至极,阴冷至极,阳气初升,太阳南移至最远点,昼短夜长。此日,太阳直射点北返,标志着北半球白昼渐长。
1、饺子:在每年农历冬至这一天,无论贫富贵贱,饺子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节日佳肴,各大超市和商场里饺子的销量尤为火爆。古谚有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饺子香。”
2、混沌:古都北京流传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俗语。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:“馄饨之状似鸡卵,宛如天地初开之貌,故冬至时食之。”馄饨不仅形状与混沌相仿,且与“混沌”同音。冬日享用馄饨,有助于储存寒冷季节所需的热能。
3、羊肉汤:追溯至汉代,冬至食羊肉的风俗便已盛行。相传,汉高祖刘邦于冬至日品尝了樊哙烹制的羊肉,赞不绝口,鲜美异常。自此,民间便有了冬至食羊肉的习俗。民众纷纷于冬至之际,享用羊肉及各类滋补佳肴,以期迎来吉祥如意的一年。
四、汤圆:古诗词中曾言:“家家户户磨米制汤圆,料是明日冬至佳节至。”在我国,冬至食汤圆乃悠久传统,尤其在江南地区尤为流行,民间有“品汤圆,添一岁”的俗语。汤圆亦称汤团,冬至食汤团亦称“冬至团”;汤圆既可用来祭祖,亦可用于亲友间的互赠。
5、江南水乡,冬至佳节,家家户户欢聚一堂,共品赤豆糯米饭。传说中,共工氏之不肖子孙,恶行累累,终在冬至之日丧命,化作疫鬼,残害生灵。然而,此疫鬼最惧赤豆,故而人们于冬至日煮食赤豆饭,以祈求避邪祛病。
冬至吃什么有什么讲究
一、【北方饺子南方汤圆】
在北国,冬至佳节,饺子成为不可或缺的美食。家家户户在这一天共聚一堂,品尝饺子,此习俗源于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的美谈。饺子寓意着对“医圣”张仲景“驱寒娇耳汤”的感恩,故而民间流传着“冬至不食饺子,冻掉耳朵无人问津”的说法。
南北风俗各异,北方喜食饺子,南方偏爱汤圆,尤其在江南地区,冬至汤圆更是不可或缺。既有咸甜之分,亦称“冬至团”,寓意团团圆圆。更有趣的是,关于汤圆还有一个传说,即冬至食之,可增一岁。
二、【冬至祭祖】
常言道:“十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”,各地风土人情各异,节令习俗亦不尽相同。冬至,其显著特征为阴极而阳生,标志着阴气之极与阳气之始,从阴转阳亦象征着祖先的“重生”。因此,冬至祭祖成为习俗。在江南地区,冬至亦被称作“鬼节”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祖先灵魂对家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不容忽视。它们守护着家人的安宁与健康。
每逢佳节,美味佳肴必先敬奉先祖,冬至祭祖亦然。长辈们提前备好祭品与用品,冬至与清明祭祖并称春冬二祭。
三、【喝冬酿酒】
江南小雪过后,家家户户便开始酿制米酒,多以糯米与红曲米为原料。因需低温环境,故多在小雪降温后启动酿造。至冬至时,自酿的米酒正好成熟,有的地方亦称其为“黄酒”。冬至饮冬酿酒,既可驱寒,亦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。
四、【做豆腐】
俗语有云:“富从冬至始,热豆腐隔夜香”,故而,不少地方在冬至临近时,便会制作豆腐。秋季收获的豆子此时派上大用场,新鲜豆腐既可即食,又可制成豆腐干,延长保存期。更有炸豆腐丸子、豆腐包等美味,丸子金黄酥脆,年味顿时弥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