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,这一传统节气,究竟落在农历的哪一日?农历几月几日,立夏的足迹又将踏至?
立夏,这一标志着夏季来临的农历节气,究竟落在哪一天呢?农历几月几日,立夏的足迹又将踏至?随着立夏的临近,我国气温逐渐攀升。通常,立夏的时间介于5月5日至6日之间,但具体日期并非一成不变。想知道你的流年运势如何,不妨点击下方的图片链接,一探究竟吧。
立夏是农历哪一天
立夏,农历之重要节气,每年农历三月廿七如期而至。2025年,立夏降临于5月5日,晨曦初露,8时9分51秒,星期日,标志着夏季的序幕正式拉开。此刻,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南,太阳黄经45°,古语云:“斗指巳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。”立夏,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,更是万物旺盛生长的标志。日照渐长,气温攀升,雷雨频仍,农作物步入茁壮成长期。
立夏是农历哪一天,立夏风俗
1、迎夏仪式
立夏之“夏”寓“大”意,象征春播作物挺拔成长。古时,立夏礼俗备受尊崇。此日,帝王率百官至京城南郊迎夏,举行隆重仪式。君臣身着朱袍玉佩,马匹、车旗亦以朱色装点,祈愿丰收与吉祥。宫中更于立夏日启封冬藏之冰,赐予文武大臣,以示皇恩浩荡。
2、疰夏绳
昔日,立夏日以五彩丝线系于孩童腕间,寄寓消灾祈福,避疰夏之疾。此丝线亦称“疰夏绳”或“长命缕”。
3、吃立夏蛋
俗语有云:“立夏食蛋,夏日无疰夏之苦。”自立夏起,天朗气清,渐入炎夏,众多孩童常感身疲力乏,四肢无力,食欲不振,日渐消瘦,此乃“疰夏”之症。女娲娘娘曾教诲,立夏之际,儿童胸前挂上煮熟的鸡、鸭、鹅蛋,便能抵御疰夏之扰。彼时,孩童们亦会结伴斗蛋,欢声笑语,其乐融融。
4、忌坐门槛
立夏日,民间有忌讳坐门槛的风俗。据安徽道光十年《太湖县志》记载:“立夏日,以笋苋煮羹,告诫勿坐门槛,勿昼寝,以防夏日多病。”相传坐门槛会导致夏日疲倦多病。30年代《宁国县志》亦载:“立夏,以秤称体重,以避疾病,谓不惧夏。俗云立夏坐门槛,全年精神不振。”立夏日,儿童忌坐石阶,若坐则需坐七次,方能百病消散。忌坐门槛,言坐门槛易招致夏日脚骨酸痛,若坐一次,需再坐六次,共七次,方可解魇。
5、立夏“秤人”
立夏午饭后,民间有秤量体重的习俗。古诗词中记载:“立夏秤人轻重数,秤悬梁上笑喧闺。”众人将一杆大木秤挂于梁上,秤钩挂于凳子,依次坐上称量。司秤者边称量边说吉祥话。此风俗起源,民间传说虽多版本,但均与刘备之子——阿斗有关。
立秋之际,再度量体重,以观夏季之增减,此乃洞察身体状况之良法。相传,此日量体重后,可免受夏日炎炎之苦,不致消瘦,否则恐病魔缠身。虽传说不可尽信,然立夏“秤人”之俗,在古时某些地域盛行,实为不争之事实。
立夏是农历几月几日
立夏,农历三月廿七,恰逢周日,其具体时间为2025年5月5日早上8时9分51秒。
立夏,农历四月八日,养生之道,不容忽视。
1、春夏养阳
立夏之际,自然界阳气渐盛,阴气亦随之增长。养生之道,需顺应自然,精心呵护阳气,切莫损伤。夏季炎炎,应避免贪凉,诸如过量食用生冷食物、空调温度过低或长时间吹风、睡于地板之上,均易招致寒邪,损伤阳气。夏季养阳,更有“冬病夏治”之效,尤其在一年中最热、阳气最旺的“三伏天”,通过“天灸”疗法,可显著提升机体阳气,达到治病强身之效。
2、起居养生
中医有言“夏气与心气相融”,立夏时节养生宜早睡早起,注重“静养”,避免剧烈运动后汗出如浆,汗多伤阳。饮食调养上,应遵循“增酸减苦、补肾助肝、养胃气”的原则,饮食宜清淡,多食水果、蔬菜、粗粮。晨起前可做几式小动作,以增强体质,践行中医养生之道,延年益寿。
3、饮食养生
立夏时节,气温渐升,人们常感心烦气躁、食欲不振。遵循“春夏养阳”的饮食原则,注重养心之道,宜多饮牛奶、鸡胸肉、豆类及瘦肉,既补充营养,又强化心脏。饮食宜酸减苦,补肾助肝,调养胃气,选择清淡易消化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。如将绿豆、荷叶、莲子、芦根、扁豆等与粳米同煮成粥,晾凉后食用,可健胃消暑。日常饮食中,增加蔬菜、水果和粗粮摄入,补充纤维素、维生素B、C,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。
4、运动养生
立夏时节,顺应自然阳气升发,宜适度增运动,助力血液循环,增强免疫力,并驱散冬春积寒。然立夏汗出易伤心,应避免剧烈运动。宜选择散步、慢跑、八段锦、五禽戏、太极拳或瑜伽等舒缓活动,运动后适量饮温水,补充体液。室外运动最佳,清晨日出后一至两小时,阳光和空气最宜人,令人神清气爽。此时起床呼吸,亦是对熬夜的最佳调节。
5、情志养生
立夏时节,气温攀升,人心易受波动,常感心绪不宁、烦躁不安。故此,当此之时,精神调养尤为重要,需静心宁神,强化心脏养护。保持愉悦心情,悠然自得,避免过喜伤心,以保持神清气爽、心情舒畅。
6、午睡转眼睛,效率倍增
立夏时节,气温攀升,白昼延长,夜晚缩短,许多人夜间睡眠不足。加之上午忙碌的学习与工作,体力与精力消耗显著。因此,立夏之后,午休对于养生保健至关重要。午休前,若能稍作眼球转动练习,不仅能提升午休质量,还能有效缓解视疲劳,从而提高午后工作效率。具体做法是:双眼从左至右转动九次,再从右至左转动九次,稍作闭目,迅速睁开双眼。
7、晚归梳“五经”,预防中风
众多人士养成了晨起梳发的习惯,然而晚间临睡前梳理发丝者却寥寥无几。今所传授的梳发之道,非以梳子,而是以手指为之,且非寻常手法,乃是“拿五经”。具体操作为,以五指轻触头部正中督脉,及两侧膀胱经、胆经,左右合计五道经脉,故称“拿五经”。稍作休息后,每日梳3至5次,每次持续3至5分钟,睡前再梳3次为宜。中医认为,头部乃“诸阳之首”,梳头“拿五经”能激发头部穴位,疏通经络,调节神经,改善内分泌,促进血液循环,加快新陈代谢。坚持梳发,面容可焕发红润,精神倍增。同时,还有助于防治失眠、眩晕、心悸、中风等症。
8、保证充足的睡眠
气温攀升,人体代谢加速,易感疲惫困顿。立夏之际,务必确保充足睡眠,每晚10点前入睡,次日5点左右起床,每日7-8小时,远离熬夜与过度劳累。遵循“夜卧早起”原则,既养身又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