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
大暑节气,夏季的第六个节气,其含义究竟何在?众所周知,夏季共有六个节气,作为夏季的收尾,大暑节气自然蕴含着独特的寓意。随着天气的变化,我们更能深刻体会到这一节气的特殊意义。对大暑节气的含义有所了解,无疑对我们的生活大有裨益。
大暑节气,炎暑之极,其中“大”字蕴含着极度之意,“暑”则指炎热的气候。此节气恰逢“三伏天”中的“中伏”时期,乃全年最炎热的时刻。此时气温攀升至顶点,雷阵雨频发,多地高温可达40摄氏度。正所谓“湿热交蒸”,大暑的气候特征便是高温酷热,雷暴与台风亦频繁光顾。
炎炎夏日,阳光炽烈,高温潮湿,雨水连绵,虽让人感受湿热之苦,却为农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,此期间农作物生长尤为迅速。
每年7月下旬,即大暑节气之后,副热带季风雨带逐渐北移至我国华北至东北地区。此时,7月下旬至8月上旬(俗称“七下八上”)成为华北、东北等北方地区的雨季。相较之下,西北地区因地处内陆,远离海洋,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、干旱最为严重的地区。
江浙沿海的渔民们,在大暑时节,会举行送大暑船的仪式,期盼五谷丰登,生活美满。莆田地区的人们,则会在这一天品尝荔枝、羊肉与米糟,别有一番风味。而全国各地,大暑期间还有晒伏姜、饮伏茶、烧伏香等传统习俗。
大暑之际,肠胃消化力稍显不足,宜以清淡饮食为主,应避免过量摄入油腻、辛辣及煎炸之品。
除了日常多饮清水、常进粥食、增食新鲜蔬果,更宜适量摄入莲子、百合、薏苡仁等具有清热、健脾、利湿、益气、养阴功效的食材。荷叶、冬瓜、西瓜、绿豆等更是消暑佳品。同时,饮食卫生亦不可忽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