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标志着夏天的起始,它是否为夏日的开端?
夏至,究竟是夏天的起点还是终点?其实,它既非起点亦非终点。夏至标志着酷热夏日的开启,太阳的直射点亦随之南移。夏至过后,气温将持续攀升。下面,就由我来详细阐述夏至是否为夏天的起点。
夏至是夏天开始还是结束:
夏至非夏始,亦非夏终,实乃盛夏之肇。夏至,二十四节气之要,每年阳历6月21或22日,即夏至之时。“夏”指夏日,“至”则极矣。夏至,二十四节气之一,标志着盛夏的来临。此日,太阳直射北回归,北半球昼长夜短。夏至之后,太阳渐南移,北半球昼渐短。我国北回归线以北,夏至后正午太阳高度逐日降低;南线以南,夏至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,正午太阳高度方逐日降低。夏至后,气温升、湿度大、雷阵雨频发,此乃天气之常态。
1、夏至代表炎热天气的到来
夏已至,气温渐升。夏至节令至,标志着酷暑的降临。炎热季节自此开启,夏至过后,高温日增,气温亦攀升。故此,大家需做好防暑措施,以防酷热天气引发中暑。
2、夏至到了雨水变多
夏至之际,江南正值梅雨时节,空气湿度极大,冷暖气流交汇,导致连绵阴雨。需留意,此间气候易使物品霉变,人体亦易出现不适,如肠道疾病等。
夏至时节,暴雨频发,雨水骤增,洪水风险随之升高。为确保安全,请大家在暴雨天气尽量减少外出,并随身携带雨具。遇到雨水天气,使用雨伞遮挡,防止身体受潮。若忽视避雨,淋湿后不及时擦干,极易引发感冒。
夏至的习俗:
消夏避伏
夏至之际,闺阁间互赠折扇、脂粉等物。《酉阳杂俎·礼异》载:“夏至日,献扇与粉脂囊,俱附言辞。”“扇”寓意送凉;“粉脂”用以涂抹,散热除湿,预防痱生。宫廷中,夏至过后,皇室取出“冬藏夏用”的冰块消暑避伏,此习俗自周代起,历代沿袭,终成定制。
“夏至”食品
江南食俗中,麦粽与夏至饼尤为盛行。据《吴江县志》记载,夏至之际,人们制作麦粽以祭先人,祭毕则相互馈赠。此日农家亦以面粉擀薄饼,烤制后夹以青菜、豆荚、豆腐及腊肉等,祭祖后享用,此饼亦称“夏至饼”,亦或分赠亲友。
祭神祀祖
夏至之际,正值麦收时节,自古便有庆祝丰收、祭祀祖先的风俗,以求消灾迎祥、五谷丰登。故夏至被纳入祭神礼典,成为节日。《周礼·春官》记载:“夏日至,致地方物魈。”周代夏至祭神,旨在驱除荒年、饥饿与死亡。麦收之后,农人感恩天赐,亦祈求秋收之丰。夏至前后,部分地区举行盛大的“过夏麦”活动,传承着古老的“夏祭”习俗。
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:
1、夏至面
在我国北方,流传着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俗语,道出了冬至与夏至时节的独特饮食文化。每当夏至来临,气温渐升,热食易感燥热,于是,凉面等冷食便成了市场上的热门选择。
2、夏至蛋
夏至蛋,即夏至日清晨煮熟鸡蛋,剥壳后与红枣同煮成汤,此习俗在湖南地区尤为流行。人们深信,夏至日食此蛋,能强身健体,滋养身心。
3、夏至羹
夏至时节,湖南长沙地区盛行夏至羹。当地居民以糯米粉与鼠曲草精心制作汤丸,鼠曲草为当季野菜,食之可强身健体,有效预防夏日苦夏。
4、夏至饼
夏至之际,夏收作业圆满落幕,新鲜麦粒随之登场。众多食客以新麦为原料,调制香浓糊糊,摊制成薄饼,烤至金黄,再铺上丰富的青菜,如青豆、豆荚、豆腐、腊肉、生菜等,美味可口。